3D打印何时才能长大成人
2014-09-17 15:54:09 来源: 评论:0 点击:
衣服、汽车……当这些产品都可以通过打印机“打”出来时,这款名叫“3D打印”的新机器,迅速被人们寄予厚望。甚至有人乐观断言,“3D打印”将会掀起一场新的工业革命。

一段时间以来,关于3D打印的种种神奇频见报端,国内产业资本也在频频与这一革命性的技术进行对接。但记者调查发现,3D打印虽然“钱景”诱人,但在重庆,似乎还有些经营惨淡。
首家3D打印馆撤离闹市
最近,朱小龙把位于观音桥商圈的3D打印馆“撤离”到北环,以降低运营成本。
“我们需要开源节流,让打印馆能够生存下去。”9月15日,朱小龙说,自己正在思考如何拓展新的业务。
2013年5月,朱小龙和朋友合伙开了我市首个商用3D人像打印馆,取名“凡响时空”。
在打印馆里,主要的生产设备是3D扫描仪和3D打印机,总价值近100万元。
朱小龙说,自己之所以敢下“血本”,是因为重庆当时还没有3D人像打印馆,自己做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人,就有可能挣到钱。
朱小龙曾对3D打印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。“人们的生活品质和情趣越来越高,家人、朋友、情侣相互赠送一个3D真人版,肯定会成为一种潮流。”
但开业一年多,市场反应并没有预期好。朱小龙说:“自己并没有赚到钱。 ”
“主要还是打印成本和人工成本较高,使一些消费者难以接受。”朱小龙说,进口的打印材料必须从北京代理商手上采购。同时,操作3D打印机的员工,必须会使用犀牛、3DMAX、MAYA等建模软件,这类人才大多毕业于工业设计、产品设计等专业,薪酬较高。朱小龙每月的运营成本3万多元。
经营成本如此之高,定价自然也高。在朱小龙的3D打印店,打印一个12厘米的全彩人像,收费是1200多元。“高价位导致看客比买家还多,订单少,资金回笼慢。”
无奈之中,他将3D打印馆“撤离”到租金相对较低的北环,也将收费价格下调。
目前,朱小龙利用微博、淘宝、微信等渠道做宣传,此外还参加各种展销会,和房地产企业、影楼合作,为他们提供礼品制作服务,不断打开销售渠道。
高成本致使推广难
实际上,3D打印技术的历史由来已久。
1986年,美国Systems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工业化的3D打印设备。1995年,北京隆源公司成功研发了我国首台AFS激光快速成型机。
“3D打
相关热词搜索:3D打印
上一篇:首辆3D打印汽车问世
下一篇:3D打印让水果蔬菜成为玩具